福建寧夏兩地文藝界熱議《山海情》
2021-01-21 12:08:50? ?來源:福建作家 責任編輯:柳綠 我來說兩句 |
十年前,根據(jù)都梁同名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血色浪漫》一經(jīng)播出,在祖國大江南北迅速掀起了追劇潮和討論熱,就連“不相信眼淚的北上廣”觀眾看了之后,也大有為之落淚的。如果要在十年后給《血色浪漫》下個定義的話,毫無疑問,它是一部彌漫著濃郁浪漫主義氣息的“英雄史詩”劇,殘酷、激越、純真、浪漫,又略帶探險性。 十年后,《山海情》的播出,再次掀起了全民追劇的大熱潮、大討論。不得不說,這是一部從頭到尾、自始至終蕩漾著“理想主義”氣息的現(xiàn)實劇作,真實、悲壯又略帶幾分感傷的情調。可以說,這是中國當代第一部全景式、多角度反應西海固農民集體搬遷、集體創(chuàng)業(yè)、集體脫貧致富的電視劇。 在我看來,這部電視劇最濃厚的美學底色就是真實。 如果要給它下個定義的話,毫無疑問,《山海情》是一部生動描繪西海固移民創(chuàng)業(yè)、奮斗的史詩劇,它以粗線條的藝術手法,為“中國農民”繪就了一幅動態(tài)的自畫像。在這部電視劇中,每個人物都是鮮活、生動又栩栩如生的,每個人物幾乎都有一個原型,這個原型或在西海固,或在閩寧鎮(zhèn),或在玉泉營,抑或在與之相鄰兄弟相稱的另一個移民吊莊——蘆草洼(今興涇鎮(zhèn)和良田鎮(zhèn)),總之,他們就活在這片昔日的干沙灘和今日的金沙灘上。 對于一個有著西海固童年生活經(jīng)歷,少年時代又趕上移民搬遷的我來說。《山海情》讓我再一次想起了昔日那些不堪回首的生活往事。少年時代,我的命運幾乎和德寶、水旺、尕娃們一樣,為了擺脫貧窮和饑餓,懷揣著到外面大千世界掙大錢的夢想,也與一眾伙伴拉鉤為盟,結伴出逃,最后在大人們的圍追堵截中,逃離失敗??苫氐皆瓉砩交钠露?、缺水沒路、貧瘠荒涼、饑餓難耐的故土,卻心有不甘。整日無所事事,左右晃蕩,爬山頭,趟河溝,偷盜、打架,無惡不作。那時候,我們儼然成了大人眼中的“壞孩子”。 直到1988年,西海固迎來大移民、大遷徙的時候,我們這些“壞孩子”被強大的外力驅散,跟隨父母,提著包袱,帶著拓荒、淘金的美好希望,來到了移民吊莊。沒想到,來了一看,真的是兩眼茫茫。干沙灘,一眼望不到邊。日日盼著黃河水,日日不見來。那時候,人是落地了,可根始終無法生下來。當時氣候惡劣、環(huán)境糟糕,不通路、不通電,吃飯沒水,燒火沒柴?!耙荒暌粓鲲L,從春刮到冬。屋里白天要點燈,屋外抬腳不見蹤?!?/span> 即使現(xiàn)在回想起來,依然讓人不寒而栗,那真是一段令人心酸的苦難日子啊。用大有的話說,人在這里,就是實實在在地吃沙子來了。 事實上,自從離開故土到了這里,出走和逃離似乎成了一個“奢侈”的詞語。為了活命,每個人都把尊嚴放到了最低,即使這樣還是無法承受生活之重,于是一些人就干起了扒火車,偷化肥、白糖、煤和自行車的行當。那時的平吉堡站(銀川南站)、黃洋灘站、玉泉營站時不時發(fā)生扒車偷盜的事情。那時候,也有人因偷盜被抓,抓后被放,循環(huán)往復,周而復始。亦如馬得福說的,他們偷,也是真的沒辦法。 三十年后的今天,在黨的扶貧政策的優(yōu)待下,從西海固走出的移民們,多半人都過上了小康生活。如今,當我們坐在寬敞明亮、干凈舒適的家里,在超大屏幕的數(shù)字電視上看到《山海情》里的這一幕,真得被感動了。也許,作為一個多受“后現(xiàn)代主義”文化影響的現(xiàn)代派觀眾,盡管這些人物可能從未在你的生活中出現(xiàn),但對于西海固、閩寧鎮(zhèn)、玉泉營、蘆草洼抑或這個世界來說,他們卻從未消失過。 彭新國(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會員,泉州市委宣傳部文藝科負責人,泉州市書法家協(xié)會黨支部書記、秘書長) 在2021年開年之初,電視連續(xù)劇《山海情》在北京衛(wèi)視、東方衛(wèi)視、浙江衛(wèi)視、東南衛(wèi)視、寧夏衛(wèi)視黃金時段首播,并在愛奇藝、優(yōu)酷、騰訊視頻等視頻網(wǎng)站同步上線,吸引了不少觀眾,掀起了一波收看的高潮,也引發(fā)了人們的熱議。 從人類發(fā)展歷史來看,消除貧困從來就不是一件簡單的事。2020年我國完成了脫貧攻堅任務,這是人類歷史上一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而貧困對于上世紀八十年代以前出生的絕大多數(shù)人來說,大家也都有著深刻的記憶?!渡胶G椤冯m是一部弘揚正能量的扶貧劇,但劇中沒有像過去主旋律電視劇中的嚴肅、刻板的意象,而是選取十分接地氣,具有平民化的敘事視角來展現(xiàn)宏大的時代命題,用小故事、小場景來講述大時代。一是貼近生活,使人感同身受。觀眾是否認同是檢驗主旋律電視劇成功與否的重要標準,劇中把活生生的現(xiàn)實生活充分展現(xiàn)給觀眾,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時代感和真實感,一下子就勾起大家的記憶,引發(fā)人們的聯(lián)想,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產生強烈的共鳴和高度的認同。二是以小帶大,達到小中見大。劇中通過細微的生活場景,直白樸實的人物語言,生動感人的扶貧故事,塑造多個立體的小人物,刻畫了在移民搬遷過程中不屈不撓,勇于追求并創(chuàng)造美好新生活的寧夏山區(qū)普通老百姓,刻畫了不辱使命、善于攻堅克難的福建扶貧干部、技術專家。讓我們深刻感受到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的極端困難與不易,更讓我們感受到20多年以來,那一批批福建援寧人的責任、擔當和使命。通過《山海情》這部展示東西部協(xié)作對口扶貧,承載著弘揚社會正能量的新時期主旋律電視連續(xù)劇,讓我們深切感受到藝術的無窮魅力,感受到生活在這個時代的幸福,迸發(fā)出對于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 在當下特定的時代文化語境與全球化的快餐文化擴張的背景下,現(xiàn)實題材的主旋律電視劇創(chuàng)作要如何從廣大受眾的審美和心理需求出發(fā),始終保持對當下社會生活和時代文化藝術的熱忱關注和審慎思考,還原“真情實感”,呈現(xiàn)“靈魂深度”,達到“藝術高度”,引起觀眾的共鳴和認同,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時代藝術創(chuàng)作課題。《山海情》這部真實表現(xiàn)時代和社會面貌,展現(xiàn)人物豐富情感、高尚人格和積極追求,塑造具有鮮明藝術個性和獨特藝術風格的農村現(xiàn)實題材主旋律電視劇,或許對于今后同類題材電視劇的創(chuàng)作會有一些有益的啟示。 黃漢瑜(石獅市作協(xié)副主席,現(xiàn)供職于石獅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 這是一部閩寧兩省波瀾壯闊的扶貧頌歌!這是一首謳歌手足情深的悠揚樂曲!這是一聲吹響戰(zhàn)天斗地的勞動精神! 沙塵暴、干旱、光禿禿山頭可以說是當年寧夏西海固的“三寶”,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千百年來當?shù)卮迕襁^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貧困生活。 《山海情》刻畫了一組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人物:叛逆少年得寶、水旺、尕娃、水花,對“一天三餐土豆泥”的貧窮生活,也產生反抗思想,向往到縣城、省城打工掙錢,結隊逃跑,得寶一伙去扒火車物資時,遇到警察追捕,留在了那趟行駛的火車上,他想去尋找多年前外出打工失蹤的父親。尕娃媽因為丟了孩子舊疾發(fā)作,得寶被馬喊水、白校長輪番教訓,心理壓抑產生了扭曲、反叛情緒,得寶也不辭而別外出打工尋找失蹤的尕娃。放心不下李老栓的水花也放棄逃婚回了家,認命嫁給了鄰村的安永富,命運凄涼。劇情跌沓起伏,懸念不斷。福建來的干部陳金山在火車上遇到了扒手,看到少年小偷小摸去扒火車物資,則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治安負面現(xiàn)象。 影片主角馬得??梢哉f是村里學歷最高的人,他本有機會到縣城發(fā)展成為國家干部,但是他堅守初心,立志改變家鄉(xiāng)落后的面貌,回村擔任村干部,全身心為村民謀幸福。上世紀90年代,移民們從寧夏貧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qū)搬遷到玉泉營地區(qū),玉泉營環(huán)境惡劣,常常是黃沙漫天,村里人用順口溜概括天氣——“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因飛沙走石的荒漠條件太艱苦,搬遷來的村民第二天就走了一半。馬得福用盡各種辦法動員大家去吊莊,并幫助村民們留下來。他操心著通電、灌溉用水等樁樁件件的問題,他足夠努力,卻不自信未來什么時候來。有的村民直接撒潑打滾,說著“不去不去就不去”??吹酱迕駛兊姆磻?,馬得福忍不住自我懷疑,“明明是勸人家去過好日子嘛,咋這么難呢?”移民搬遷到吊莊基地兩年多,只有59戶,沒有達到60戶的通電條件,馬得福踏著自行車在供電所和縣電業(yè)局之間奔波,軟磨硬泡苦口婆心地請求,但是在電業(yè)局長的“堅持原則”之下,依然通不上電。一籌莫展之際,馬得福巧遇水花用板車拖著殘疾的丈夫和年幼的女兒,跨越戈壁走了七天七夜來到金灘村,移民終于達到60戶,方才破解通電難題。劇中人物形象、心理刻畫十分生動接地氣,塑造出一幫西北人坦蕩、率直的人性。 1996年是脫貧攻堅的關鍵年,當年黨中央作出推進東西部對口協(xié)作的戰(zhàn)略部署,確定了福建負責對口幫扶寧夏扶貧工作,并建立了合作樣板閩寧村,陳金山、凌一農等一批優(yōu)秀的福建干部、技術人員為閩寧鎮(zhèn)灑下奮斗的汗水,因為口音問題,他們難以與當?shù)厝藴贤?,會普通話的馬得福、白校長被叫來當起了“翻譯”。一批批來自福建的扶貧掛職干部,與當?shù)卣畢f(xié)同作戰(zhàn),對準施策,走出了一條扶貧扶智的成功之路。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寧夏西海固的人民群眾移民搬遷,不斷克服各種困難,探索脫貧發(fā)展辦法,將風沙走石的“干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 掛職干部幫助得福找到了未來的方向,白麥苗、馬得寶、李水花等村里的年輕人也通過勞務輸入、發(fā)展庭院經(jīng)濟等收獲了自信。在發(fā)展的過程中,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尋根與斷根等問題不斷突顯,對于馬喊水、白校長、李大有這些上一輩的人們而言,挑戰(zhàn)和轉變也在不斷發(fā)生著。從西海固走出的人們沒有忘記他們的初心,他們沒有斷根,而是把根扎在了這片更肥沃的地方,互相扶持著走上了康莊大道。福建專家來到村里教村民們種蘑菇,又想盡辦法為蘑菇尋找銷路,讓大家掙到了第一桶金。扶貧政策四面開花,閩寧村舊貌換新顏升格為閩寧鎮(zhèn),張樹成走馬上任閩寧鎮(zhèn)黨委書記,繼續(xù)三級揚水工程的同時,加強勞務輸出、招商引資,越來越多的村民們主動報名搬遷,扶貧政策四面開花,這片土地煥發(fā)了新的生機。 劇中的扶貧過程,可謂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滿是雞飛狗跳的場景。涌泉村山荒坡陡,缺水沒路,條件艱苦,不適合生存。搬,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玉泉營那時還是一個沒有被開發(fā)的戈壁灘,沒有水沒有電,村民們還不得不拋棄原有的、賴以安身立命的住所,從一磚一瓦開始建房。村干部難,從福建來掛職的干部和教授更難。在村子里出行只能靠兩部自行車,村干部騎著車帶著掛職的扶貧干部,黑黢黢的村子、顫顫巍巍的車子,嚇得扶貧干部說話氣息都不穩(wěn)。水花和安永富雖然命運多舛,但在移民政策扶持下也蓋起了新房,過上溫飽生活。這些細膩的生活細節(jié),讓扶貧故事不再只是模范榜上的頒獎詞,而是切切實實的群眾風貌展現(xiàn),觀眾們也能更加理解扶貧工作中的點滴難處?!渡胶G椤芬苑鲐氝^程中的沖突與困難為切入,生動再現(xiàn)了扶貧攻堅路上的一個剖面,激蕩時代共振,堪稱一部現(xiàn)實奏鳴曲。 從外表到狀態(tài),《山海情》中的每一位演員都與自己的角色完美融合。在其他電視劇里瀟灑帥氣的黃軒變成了灰頭土臉的村干部馬得福,黝黑的皮膚、因為風沙常常瞇著的眼睛、雜亂未經(jīng)修整的眉毛與頭發(fā)……細致的妝發(fā)外貌設計,讓黃軒飾演的村干部瞬間多了幾分可信度。 隨著劇情演變,出現(xiàn)一幕精妙的場景。一路走來看著村子翻天覆地的變化,老村長馬喊水這樣一個大老粗也是百感交集,閩寧村變?yōu)殚}寧鎮(zhèn)之前,馬喊水用喇叭進行了最后一次廣播,他眼睛里閃著淚花,聲音也有些嘶啞。一望無際的荒蕪的平原,沙地上的落日余暉,一張張飽經(jīng)滄桑的臉,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了寧夏貧困縣人民原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同樣也記錄下了綠油油的田地,整齊漂亮的新房子,以及人們擺脫貧困后滿足的笑臉,這就是脫貧攻堅為中國的貧困人民帶來的“新生”。 改革開放試驗區(qū)石獅市對口幫扶的就是寧夏同心縣。從1997年初,福建省委、省政府決定石獅市幫扶同心縣,時任石獅市委常委黃水源掛職同心縣委副書記,兩地人民結下了不解之緣。同心窮,窮在水。黃水源在石獅市組織“千企萬窖”活動,籌集資金100萬元,幫助同心群眾在田間地頭打水窖2500多眼。旱塬地長出了玉米、洋芋等作物。連續(xù)幾年糧食生產穩(wěn)步增長,糧食總產量達到9869萬斤,3.9萬貧困群眾越過溫飽線。閩寧路、石獅鎮(zhèn)、泉州小學……在同心縣,有很多含有福建元素的地名,這些地名都是閩寧精準幫扶的見證。 《山海情》的故事是中國幾十年來處理脫貧問題智慧的結晶,也是千千萬萬個貧困地區(qū)從吃不飽穿不暖到擺脫貧困的縮影。它通過影像的力量展示中國脫貧攻堅隊伍的智慧,向全面脫貧攻堅的完美收官獻禮,使每一位看到《山海情》的觀眾,都能體會到不同的意義。該劇尋求全方位、多線索展現(xiàn)閩寧鎮(zhèn)的建設歷程,展示閩寧兩地東西協(xié)作對口扶貧結出的累累碩果,以精彩生動的藝術演繹了詮釋“閩寧模式”這一中國扶貧攻堅偉大工程中的創(chuàng)舉。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wǎng)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jīng)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wǎng)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wǎng)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jīng)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wǎng)藥品信息服務(閩)-經(jīng)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wǎng)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jīng)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