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休耕政策有重大轉變 農村不安
來源:東南網(wǎng) 2012-12-31 編輯:黃水來
2010年“農委會”為活化休耕地,推出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解文斌以為是個契機,“搞個10年沒問題”,打算階段性擴充,向附近地主租地再貸款近百萬,添購三輛插秧、噴藥和曳引機,還有多種二手小型農機具。 “沒想到才三年政策就轉彎”,解文斌臉上全是無奈,表示自己學農出身,從小就認定“農業(yè)是長期投資”,沒想到政策三年一變,已經讓他不敢再投資。 解文斌說,務農勞力性高,利潤低,如果政策不確定性變高,真的很難做,“現(xiàn)在只想要政策穩(wěn)定持久,就算利潤低,還是能以大面積耕作來克服?!?/p> 頭份鎮(zhèn)大佃農林昌煌,兩年前辭去科技廠月薪近7萬的工作,與堂兄承租近十甲農地,他表示“休耕政策是小地主大佃農最大的絆腳石”,對大佃農來說,取得的耕作面積越大收入才會越多,高額的休耕補助,阻止農民出租意愿。 林昌煌強調,農業(yè)政策最大問題就是“朝令夕改”,永遠摸不透“農委會”下一步的是什么,讓原本就“靠天吃飯”的農民更旁徨。 新農民:租地易 擴大規(guī)模才有競爭力 人力老化的農村,因休耕補助減半彌漫著不安,但新世代的農友則對新制活化農地,可能刺激農地釋出充滿期待,“日后想要擴大規(guī)模,不會再四處碰壁了吧?” 25歲綽號“小路”的新生代農友,明道大學精致農業(yè)系畢業(yè),今年十月退伍后,受雇宜蘭一間碾米廠月薪3萬,與其他兩名雇工,一起照顧老板20公頃的有機稻作。 |
相關新聞
熱點推薦更多>>
互動精選更多>>
東南網(wǎng)旗下網(wǎng)站 | 律師嚴正說明 |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