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圖書館“互通”開啟資源共享新范式
| 2025-11-19 16:26:50??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一路之隔”的滬上兩大高校,官宣“強強聯(lián)手”,圖書館資源互通。11月18日,上海交通大學官方微信發(fā)布消息稱,上海交通大學與華東師范大學兩校圖書館開啟“互通互借”全新模式,破除隔壁學校圖書館無法借閱、跨校研究資源獲取障礙的“痛點”。有同學在評論區(qū)表示:“之前去華東師大找朋友玩遺憾不能一起自習,這下方便了!”(11月18日 澎湃新聞) 在知識爆炸、信息高速流轉的今天,高校圖書館作為學術資源的集散地,也是知識傳播的重要樞紐,其角色正經歷深刻變革。過去,各高校圖書館多呈“孤島”狀態(tài),資源封閉、重復建設、利用率低等問題長期存在。如今,隨著上海兩所高校“互通”理念的深入實踐,高校圖書館正打破壁壘,開啟資源共享的新范式。 “互通”不僅是技術層面的聯(lián)網,更是理念上的革新。它意味著不同高校之間在圖書資源、數(shù)據(jù)庫、電子文獻、學術成果等方面實現(xiàn)開放共享。通過統(tǒng)一平臺、標準對接與協(xié)同管理,師生可以跨校借閱、遠程訪問、在線檢索,真正實現(xiàn)“一校所藏,多校所用”。這種模式極大拓展了資源的覆蓋范圍,緩解了資源分布不均的矛盾。尤其對于中西部地區(qū)或資源相對匱乏的院校來說,共享機制無異于一場“知識輸血”,有效縮小了教育鴻溝。 資源共享的新范式,也推動了學術研究的協(xié)同與創(chuàng)新。現(xiàn)代科研日益呈現(xiàn)跨學科、跨機構的趨勢,單一圖書館難以滿足復雜研究需求。當高校圖書館實現(xiàn)互通,研究者便能便捷獲取全球前沿文獻與多元視角資料,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一位研究人工智能倫理的學者,既可調取理工類高校的技術文獻,又能參考人文類院校的哲學思辨成果,從而實現(xiàn)更全面、深入的學術探索。這種跨域整合,正是高質量科研的重要支撐。 此外,資源共享也提升了資源利用效率,避免了重復投入。過去,各校為滿足本校需求,往往重復采購同類數(shù)據(jù)庫或紙質書籍,造成巨大財政與空間浪費。通過互通平臺,高??梢罁?jù)實際需求合理配置資源,實現(xiàn)“共建共用、集約高效”。這不僅節(jié)約了辦學成本,也使有限的教育經費得以投向教學改革、師資建設等更關鍵的領域。 當然,推進圖書館“互通”,仍面臨一些困難:數(shù)據(jù)標準不一、版權保護難題、管理機制差異、技術平臺兼容性等問題亟待破解。但方向已然明確,步伐不可逆轉。未來,應推動建立全國性高校圖書館聯(lián)盟,完善資源共享法規(guī)與激勵機制,加強技術支持與人員培訓,讓“互通”從理念走向常態(tài)。 高校圖書館的“互通”,不僅是資源的共享,更是智慧的共融、使命的共擔。它讓知識流動起來,讓思想碰撞起來,讓教育真正走向公平與卓越。這不僅是圖書館的轉型之路,更是新時代高等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由之路。(汪昌蓮) |
相關閱讀: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