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自行車“以教代罰”,是約束更是守護
| 2025-11-19 16:27:23??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11月18日,廣州交警正式對外發(fā)布新規(guī):為進一步規(guī)范電動自行車通行秩序,即日起,全市將在重點路口及路段設置勸導教育點,強化對電動自行車交通違法行為的勸導糾正。今后,電動自行車駕駛?cè)巳魧嵤┹p微交通違法,可被引導至勸導教育點,自主選擇接受“三選一”勸導教育或常規(guī)處罰。這一柔性執(zhí)法舉措一經(jīng)公布,便引發(fā)市民廣泛熱議。(11月19日 廣州日報) 如今,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市民日常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但隨之而來的是如何平衡管理力度與民生溫度的治理難題。廣州此次推出的電動自行車輕微違法“以教代罰”新規(guī),以“抄寫交通法規(guī)、觀看警示視頻、參與志愿執(zhí)勤”的“三選一”模式,打破了“一罰了之”的傳統(tǒng)執(zhí)法慣性,生動詮釋了一個核心理念:交通治理的本質(zhì),從來不是冰冷的懲戒,而是帶著溫度的約束與守護。 這種“以教代罰”的柔性舉措,實則是對交通規(guī)則的剛性強化。相較于罰款后易被淡忘的被動接受,“三選一”教育方式更能讓規(guī)則入腦入心:抄寫法規(guī)可將條文轉(zhuǎn)化為行為準則,觀看警示視頻能筑牢安全防線,參與志愿執(zhí)勤則通過角色互換深化對秩序的理解。新規(guī)實施首日便有4668宗勸導案例,超九成駕駛?cè)私?jīng)教育完成整改,這印證了內(nèi)心對規(guī)則的敬畏才是真正的約束。 這一舉措更是對市民生命安全的堅實守護。廣州電動自行車保有量達540萬輛,既承載千萬家庭出行需求,也因闖紅燈、逆行等違法亂象暗藏安全風險。涉電單車事故上升的警示表明,單純罰款難除駕駛?cè)藘e幸心理。而“以教代罰”通過沉浸式教育,推動其從“要我遵守”轉(zhuǎn)向“我要遵守”,讓騎行者認清違法危害,從源頭守護自身及他人安全,比事后處罰更具長遠價值。 值得稱道的是,新規(guī)的“柔性”始終堅守著法律的“剛性”底線。對于無牌上路、非法改裝、酒后駕駛等嚴重違法行為,廣州交警仍將依法嚴格處罰,絕不姑息。這種“寬嚴相濟”的治理尺度,既避免了教育淪為縱容,又讓約束更具章法。其背后的治理智慧,既回應了市民對便捷出行的民生需求,又牢牢守住了交通安全的底線,彰顯出廣州城市治理日益精細化的進階之路。 交通文明的養(yǎng)成,從來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需要執(zhí)法者的引導,更需要每個出行者的參與?!耙越檀P”用教育的溫度軟化了執(zhí)法的硬度,用理性的約束筑牢了安全的防線。當每一位電動自行車駕駛?cè)硕寄茉诮逃忻鞅媸欠?,在約束中規(guī)范行為,城市的道路必將更加通暢,市民的出行必將更加安心。這種帶著溫度的治理創(chuàng)新,正是城市文明最生動的注腳,更是對每一位市民最實在的守護。(王恩奎) |
相關閱讀: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