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扔外賣”不是校園管理的最佳選擇
| 2025-10-16 17:04:28??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10月14日晚上,一名網(wǎng)友發(fā)布視頻顯示,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學校門口有保安制服人員扔外賣,引發(fā)關注。視頻中,這名身著保安制服的工作人員手提一份外賣,扔向路邊的花壇,花壇里有很多外賣。視頻中有儋州第一中學的字樣。該學校工作人員表示,已經(jīng)向領導匯報情況,目前正在處理中,學校門口確實不讓放外賣,“我們點外賣時會跟外賣員說一下,到了就去拿,外賣不允許堆積在學校門口,會影響形象。”(10月15日 極目新聞) 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學發(fā)生一起引發(fā)廣泛關注的事件:一名身著保安制服的工作人員將學生外賣直接扔進花壇,視頻中花壇內(nèi)已堆積多個外賣餐盒。校方回應稱,因外賣堆積影響校門口形象,已禁止外賣堆放,并正在處理此事。這一“粗暴式管理”行為,再次將校園治理的合理性與人性化問題推上輿論風口。誠然,維護校園秩序有其必要性,但以“扔外賣”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解決問題,不僅背離教育初心,更暴露出管理思維的僵化與失位。 學校作為教育機構,其管理行為應體現(xiàn)尊重、引導與服務的溫度,而非僅追求表面整潔與秩序的“一刀切”。學生點外賣,背后是多元化的飲食需求與生活節(jié)奏的現(xiàn)實選擇。尤其在學業(yè)壓力較大的高中階段,部分學生因時間緊張、食堂擁擠或口味單一而選擇外賣,本屬正常現(xiàn)象。校方若僅以“影響形象”為由,采取銷毀式處理,無異于將管理異化為壓制,把學生視為需要被規(guī)訓的對象,而非被關懷的個體。 更值得深思的是,這種“扔外賣”行為已觸及法律與道德的雙重邊界。學生自費購買的外賣屬于個人合法財產(chǎn),未經(jīng)允許擅自丟棄,涉嫌侵犯私有財產(chǎn)權。即便校方有禁止外賣入校的規(guī)定,也應通過勸導、提醒等合理方式執(zhí)行,而非采取羞辱性、破壞性的手段。當保安成為“執(zhí)行工具”,將學生的外賣拋擲,不僅傷害學生情感,也損害了學校公信力。這種“震懾式管理”或許短期內(nèi)見效,但長期來看,只會加劇師生對立,削弱學生對學校的認同感。 校園管理的真正難點,不在于“禁”,而在于“疏”與“導”。與其花費人力物力扔外賣,不如思考如何優(yōu)化食堂服務、改善餐飲質量、提升就餐體驗。許多學生選擇外賣,正是因為食堂飯菜單一、價格與口味不成正比。學校若真想減少外賣依賴,應從提升自身服務入手,而非一味堵截。同時,可借鑒“精細化管理”理念,如設立外賣臨時取餐區(qū)、規(guī)定取餐時段、加強與外賣平臺協(xié)作等,既保障秩序,又尊重學生選擇權。 此外,管理方式反映教育理念。教育的本質是育人,而非控人。當學校習慣于用“禁止”“銷毀”等強硬手段解決問題時,實際上是在向學生傳遞一種錯誤信號:規(guī)則高于權利,權力高于理性。這與現(xiàn)代教育倡導的自主、責任、法治精神背道而馳。真正的校園文明,不應建立在“眼不見為凈”的表象之上,而應源于師生共同參與、協(xié)商共治的制度設計。 “扔外賣”看似小事,實則是校園治理的一面鏡子。它照見了管理手段的粗糙,也提醒我們:教育的溫度,往往體現(xiàn)在對細節(jié)的尊重之中。希望儋州一中此次事件能成為一次反思契機,推動更多學校摒棄“粗暴式管理”,轉向人性化、科學化、法治化的治理路徑。唯有如此,校園才能真正成為文明、理性、充滿溫度的成長空間。(童方萍) |
相關閱讀: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