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職普融通按下“快進鍵”
| 2025-09-16 17:49:54??來源:東南網(wǎng)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進入新學年,廣州有一群學生開啟了全新的學習生涯,成為第一批喝上“頭啖湯”的人。隨著廣州首批綜合高中試點校的學籍互轉工作結束,有的告別普通高中生的身份,轉戰(zhàn)中職賽道;有的則從中職跨入普高,迎接另一種挑戰(zhàn)。(據(jù)9月15日 《廣州日報》)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優(yōu)化職業(yè)教育類型定位”,明確將職普融通作為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重要任務。廣州首批綜合高中試點的實踐與探索,恰是對這一“制度安排”的具體回應。盡管目前成功實現(xiàn)學籍轉換的人數(shù)不多,但這具有歷史性意義:在普職分流和升學壓力交織的現(xiàn)實中,“二次選擇”的價值凸顯,同時,也進一步倒逼職普融通亟需提速升級。 職普融通的目的要義,在于打破“中考定終身”的教育路徑固化。不可否認,“普高至上”的傳統(tǒng)社會認知讓職業(yè)教育淪為“次優(yōu)選擇”“失敗者的盛宴”。而廣州等地卻用事實證明,中職生能夠在夏季的高考中奮力一搏,而普高生也可通過職業(yè)技能賽道贏得人生出彩的機會。 普高生轉中職、中職生轉普高的雙向流動數(shù)據(jù),更說明教育選擇本應因人而異、因人而異、隨“需”而變,打破職普的桎梏和枷鎖,促進更多的人才流動,才是破解升學焦慮、釋放人才活力的關鍵所在。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職普融通仍面臨“慢半拍”的困境:試點中學籍轉換僅一次機會且流程復雜,綜評填報與學考報名存在時間沖突;課程設置多為“普高必修+職業(yè)認知”的簡單拼接,距離真正融合還有漫長的路要走;學分互認、教師評價等制度存在空白,更制約著職普融通深度。 而“轉換人數(shù)多為個位數(shù)”尷尬現(xiàn)狀,背后正是制度障礙與觀念偏見的雙重阻礙。 按下職普融通“快進鍵”,讓職普融通真正“形神兼?zhèn)洹?,需相關部門、學校、社會同向發(fā)力。政策層面應完善頂層設計,摒棄將職普融通理解為中職學校辦綜合高中,從而導致職業(yè)教育出現(xiàn)“普教化”傾向。同時,明確學分互認標準,增加學籍轉換頻次,為融通提供制度支撐;學校需緊盯目標導向和過程意識,切實打破課程壁壘,開發(fā)出融合性教學內容,避免“普職”簡單的疊加;社會更要摒棄偏見,通過表彰技能人才、宣傳成功案例,營造“殊途同歸向巔峰”的氛圍。 職普融通不是選擇題,而是關乎人才培養(yǎng)的必答題。廣州等地試點的探索已邁出關鍵一步,唯有乘勢而上破解瓶頸,才能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適配的成長賽道,為高質量發(fā)展注入源源不斷的人才動力。(樊樹林) |
相關閱讀: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