訂書釘豈能成為科研創(chuàng)新的“攔路虎”
2025-08-06 10:15:37? ?來源:東南網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材料科學的研究人員項目結題時,竟然僅僅因為訂書釘的材料“不合格”而未獲通過?近日,《半月談》雜志專門刊文,對某些科研管理部門在項目管理工作中過度要求甚至吹毛求疵的做法進行了報道。 類似的鬧劇并非孤例。有的項目要求結題材料必須用特定型號的文件夾裝訂,有的規(guī)定圖表顏色必須嚴格對應色卡標準,更有甚者在驗收時反復糾纏于報告頁碼是否對齊。這些與科研核心價值毫不相干的“細枝末節(jié)”,正在悄然侵蝕科研生態(tài)。它們不僅耗費科研人員大量精力,讓本應用于實驗設計、數據驗證的時間被消耗在格式調整、材料復印上,更在無形中塑造著“重形式輕實質”的科研導向。長此以往,不僅會拖慢科研進度,更可能導致真正有價值的研究因“材料不合規(guī)”被埋沒,最終損害的是整個科研體系的效率與活力。 深究這些亂象的根源,首先在于管理邏輯的本末倒置??蒲泄芾淼某踔允菫閯?chuàng)新保駕護航,但一些部門卻將“合規(guī)性”異化為核心目標,把流程完備等同于工作到位,用材料厚度衡量研究深度。這種將復雜科研活動簡單量化的思維,本質上是對科研規(guī)律的漠視??蒲谐晒恼Q生往往充滿不確定性,需要寬松的探索空間,而不是用刻板的清單來框定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其次,責任規(guī)避心態(tài)加劇了管理僵化。一些管理者為減少自身風險,刻意將制度設計得愈發(fā)繁瑣,仿佛條款越細就越能免責。這種“不出錯”優(yōu)先的思路,導致管理手段從“服務科研”異化為“防范科研”,形成“層層加碼求安全”的惡性循環(huán)。再者,評價體系的錯位也難辭其咎,當前部分科研考核過度強調“過程留痕”,卻忽視了成果的實際價值,這使得基層管理部門不得不將精力放在“找茬式” 檢查上,以滿足上級對“規(guī)范管理”的形式化要求。 破解科研管理中的形式主義,需要從制度設計源頭進行革新。應建立基于科研規(guī)律的彈性管理機制,減少不必要的硬性規(guī)定,比如在材料提交、進度報告等方面給予科研團隊更多自主權。可以借鑒“負面清單”模式,明確禁止性條款,其余事項交由科研人員自主決定,讓制度框架既能守住底線,又能包容創(chuàng)新。同時,要優(yōu)化考核評價體系,將成果的學術價值、應用前景作為核心指標,弱化對過程材料的過度要求,讓科研人員從“應付檢查”中解脫出來。此外,還需建立科研管理容錯機制,允許在探索過程中出現合理偏差,只要不涉及學術不端和重大違規(guī),就應給予試錯空間,避免因過度追責導致管理趨嚴。 推動科研管理轉型,更要在執(zhí)行層面打通梗阻。應加強科研管理隊伍建設,選拔具有一線科研經歷的人員充實管理崗位,提升管理的專業(yè)性和針對性。建立常態(tài)化的科研人員反饋渠道,通過定期調研、座談會等形式收集意見,對反映集中的不合理要求及時調整。推行“放管服”改革,簡化審批流程,合并重復檢查,比如將多次驗收合并為一次性綜合評估,減少科研團隊的迎檢負擔。同時,利用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效率,通過科研管理平臺實現材料線上提交、進度實時更新,減少紙質材料的繁瑣要求,讓數據多跑路、科研人員少跑腿。 科研創(chuàng)新的火花,從來都在自由探索的土壤中迸發(fā)。當訂書釘這樣的小事都能成為科研路上的“絆腳石”,我們更應反思:管理究竟是為科研服務,還是讓科研遷就管理?唯有回歸“服務創(chuàng)新”的初心,打破形式主義的桎梏,才能讓科研人員輕裝上陣,在探索真理的道路上走得更穩(wěn)、更遠。這不僅是對科研規(guī)律的尊重,更是推動高質量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陳長)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