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国产一级a毛视频在线观看,精品免费视频,天堂va在线视频

<strike id="zsri4"></strike>

  • <blockquote id="zsri4"></blockquote>
      <code id="zsri4"></code><code id="zsri4"><noframes id="zsri4"></noframes></code>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 民生巷議 > 正文

      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筑牢防汛安全堤壩

      2025-08-01 10:19:41?作者:曉鐘?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光明時評】

      近日,華北、華東、東北等地持續(xù)遭遇強降雨,引發(fā)嚴重洪澇和地質災害,造成北京、河北、吉林、山東等地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習近平總書記對防汛救災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扎實做好防汛搶險救災各項工作,全力搜救失聯(lián)被困人員,果斷轉移安置受威脅群眾,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當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面對嚴峻復雜的防汛形勢,必須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落實落細各項措施,全力保障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社會大局穩(wěn)定。

      當前防汛形勢不容樂觀,風險挑戰(zhàn)凸顯。水利部信息顯示,今年我國入汛時間早,水旱災害極端性特點突出。強降雨過程頻繁,中小河流洪水頻發(fā)重發(fā),貴州柳江上游都柳江、廣東北江支流綏江等11條河流發(fā)生了有實測資料以來的最大洪水,導致廣東懷集、貴州榕江等地反復受淹。氣象部門預測,黃河、海河、松遼等流域可能發(fā)生較大洪水,還可能有較強臺風登陸。極端天氣的突發(fā)性、不確定性,對防汛救災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

      應對極端天氣,必須擰緊思想“安全閥”,堅決克服麻痹僥幸心理。當前暴雨精準預報仍是世界性難題,特別是局地強降雨預警、24小時氣象預報精準度仍有待提升。這一客觀現(xiàn)實警示我們,防汛工作必須樹立底線思維、極限思維,堅持“寧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萬一”。各級各部門要清醒認識災害風險的嚴峻性,切實扛起“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將防汛責任層層分解到具體單位、崗位和人員,確保人人有責、各負其責。對責任不落實、措施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必須嚴肅追責問責,以責任壓實倒逼工作落實。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做好防汛應急工作,關鍵在于預案周詳、準備充分。針對今年汛情新特點、風險新變化,應當及時修訂完善各級防汛抗旱應急預案,特別是細化人員轉移避險方案,確保預案的針對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預案的生命力在于演練,須加強實戰(zhàn)化演練,讓干部群眾熟悉流程、掌握技能。物資儲備要秉持“寧可備而不用,不可用而無備”原則,足額儲備砂石料、編織袋、救生衣、沖鋒舟、排澇設備等搶險物資,并定期檢查維護,確保關鍵時刻調得出、用得上、打得贏。

      “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必須貫穿防汛救災全過程。事前要全面排查風險隱患,對江河堤防、水庫塘壩、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城市低洼易澇區(qū)等重點部位進行拉網式排查,發(fā)現(xiàn)問題立行立改。事中要密切監(jiān)測雨情水情汛情,強化會商研判,科學果斷決策。一旦險情發(fā)生,須迅速啟動應急響應,高效組織搶險救援,全力搜救失聯(lián)人員,及時轉移安置群眾,保障受災群眾基本生活。事后要加快災后恢復重建,總結經驗教訓,補短板、堵漏洞、強弱項,不斷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

      從長遠看,筑牢防汛安全堤壩,還須增強城市韌性。傳統(tǒng)城市排水系統(tǒng)在暴雨面前常顯不足,易引發(fā)內澇災害。在城市更新行動中,應當積極建設海綿城市,增建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調蓄池等設施,從而有效減少地表徑流,延緩洪峰形成,降低內澇風險,同時促進雨水資源化利用和地下水補給,切實保障城市安全運行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洪水無情,人間有責。能否在防汛救災工作中守護好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是對黨員干部為民情懷和擔當精神的重大考驗。只有真正將“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以高度的政治自覺和極端負責的精神狀態(tài),抓實抓細監(jiān)測預警、隱患排查、應急準備、搶險救援、轉移安置等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才能最大限度防范化解洪澇災害風險,牢牢守住安全底線,切實守護好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在大戰(zhàn)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作者:曉鐘,系媒體評論員)

      相關閱讀: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專題推薦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新聞圖片
      更多>>娛 樂
      • 點擊排行
      • 三天
      • 一周
      • 一月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