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桂梅一封信,何以感動千萬人
2025-06-17 10:22:59? ?來源:光明日報 責任編輯:孫勁貞 我來說兩句 |
【新聞隨筆】 近日,云南華坪女高校長張桂梅寫的《致畢業(yè)生的一封信》再次刷屏網絡。全文只有幾百字,但情真意切、字字珠璣,讀后令人為之動容。字里行間,寄托的不只是一位師者對學生的殷切期待,更有對教育理念的詮釋以及人生價值的思索。 高考是人生的一次大考,相信每一位親歷者都有難忘體驗。有等待結果的忐忑,有回首寒窗苦讀的感慨,有面對未來的期許……在這段特別的日子里,張桂梅向學生袒露心聲:你們努力學習,并不只是為了一場考試,而是要在最好的年紀,體驗一次為了目標全力以赴的奮斗;你不必把希望寄托在其他人身上,可以靠著自己的大腦和雙手改變人生。 在她看來,教育與學習不應完全以結果為導向,更不能簡單理解或異化為一種應對考試的手段。那些因夢想而執(zhí)著,于摧折中奮起的經歷,或許才是人生最為寶貴的珍藏。如果置于人的生命長河中來思考,歷經高考所錘煉的本領、所增益的能力,必將讓人有勇氣去應對日后諸多未知的境遇,為個人真正成長、成才培厚自信與根基。 教育的本質是什么?一位哲學家曾有過形象比喻: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通過因材施教的“喚醒”方式,真正啟發(fā)學生的天性、潛能與夢想,讓學生逐步建立自尊、自信,并煥發(fā)生命的活力與人性的光輝,這或許就是教育的意義所在。 張桂梅正是遵循這種理念,在無數(shù)次家訪、陪讀、查課中,喚起偏遠山區(qū)的女孩內在的學習動力,引領她們挺立起不屈的精神脊梁,并在心底堅定知識改變命運的信念。正如華坪女高的校訓所言,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巔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張桂梅用實際行動證明了:教育為的是給每個學生點燃一盞燈,讓她們在人生的曠野上奔跑,途經山川湖海、遇見萬千可能,努力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價值理念多元復雜的今天,人們對于成功的定義各不相同,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更需要內心的篤定與堅守。在張桂梅看來,發(fā)財并非人生成功的標準,在不同崗位上發(fā)光發(fā)熱,才是精彩的人生。50年來,她置身鄉(xiāng)村振興、教育扶貧的第一線,以羸弱的身軀為山區(qū)女孩擎起一盞人生的明燈。而她們也在這盞明燈的感召下,成了各行各業(yè)的骨干力量…… 箋短情深。相信張桂梅守護的女孩們,也將如信中所托,心存信仰、奔赴未來,并始終懷抱一種良善與堅守,點燃更多人的心燈,照亮更廣闊的天地。 (作者:李曉)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