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年考,“7.4”再解“新常態(tài)”
2015-01-21 09:42:17?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
【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政府更加尊重事實,開始習慣低于預期目標的現實。各級官員都應該適應并強化這個“新常態(tài)”,擺脫唯GDP情節(jié),切實在轉變發(fā)展方式上下功夫】 1月20日,在國新辦新聞發(fā)布會上,國家統(tǒng)計局局長馬建堂首次對外公布了2014年中國經濟數據。2014年我國GDP首破60萬億元,達到636463億元,同比增長7.4%,增速滑落至1990年以來的新低。(1月20日新華社) 2014年經濟大數據的發(fā)布,是最近一段時間媒體和公眾關注的大熱點。雖然這些大數據看似離每個家庭的“小賬本”有一定距離,但不能說這些數據與你我無關,大數據里透露的新信息和豐富的新內涵,值得關注品讀。 先說說最大的數據——GDP。2014年我國GDP首破60萬億元,達到636463億元,同比增長7.4%。這一數據意味著,我國基本完成了2014年初政府制定的發(fā)展預期目標。我們知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做政府報告時明確指出,2014年經濟社會發(fā)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5%左右。最終真實數據定格在7.4%,意味著當下政府在經濟“新常態(tài)”下,開始習慣低于預期目標的現實。對此,各級地方政府都應該有所適應,至少別再為了完成所謂的GDP目標,而編造出比全國高一倍的數據了。 再說說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放緩。數據顯示,全年固定資產投資502005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5.7%;全年全國房地產開發(fā)投資95036億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0.5%,其中住宅投資增長9.2%。這說明,較之于以往,我國固定資產投資——主要是房地產投資,出現了明顯的發(fā)展減緩現象。這當然是好事,一者,貨幣投放量可能會逐漸減少;二者,生產資料的價格不會大幅上漲,通貨膨脹的壓力也將變??;三者,經濟發(fā)展會更加健康可待續(xù),單純靠賣地、基建為手段的發(fā)展思路已經嚴重落伍。 大數據中有小民生,最可喜的成績當然還是老百姓的收入。可圈可點的是,這一次,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僅跑在了GDP發(fā)展的前面,而且還甩出了好幾條街遠。數據顯示,我國城鄉(xiāng)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快于城鎮(zhèn)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個百分點,城鄉(xiāng)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縮小0.06。更大的利好是,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17570元,比上年名義增長12.4%。我們知道,GDP增長速度不一定就決定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關鍵的問題還在于調節(jié)構,中國當前時刻值得追問的仍然是,老百姓是不是分享到了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紅利? 在就業(yè)方面,政府也拿出了一份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數據顯示,全國就業(yè)人員77253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76萬人,其中城鎮(zhèn)就業(yè)人員3931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070萬人。筆者認為,在GDP增速放緩的“新常態(tài)”下,能夠實現就業(yè)人數有增無減的原因在于政府的簡政放權釋放了市場發(fā)展的活力,包括降低創(chuàng)業(yè)門檻、減少審批流程、設立自貿區(qū)等原因。當然,也離不開總理在海外作推銷員拿到一千多萬美元的合同大單的原因。 7.4%的增速,并不比預期的7.5%左右高,這里面的豐富含義,值得好好品味解讀。其實,早在2013年,中組部就下發(fā)文件,要求淡化GDP指標在政府考核中的作用,對此,各級官員都應該適應并強化這個“新常態(tài)”,擺脫唯GDP情節(jié),切實在轉變發(fā)展方式上下功夫,這樣才能讓社會更加穩(wěn)定,讓發(fā)展走得更遠。 |
相關閱讀:
- [09-05] 打破GDP統(tǒng)計怪圈深化干部考核改革是關鍵
- [10-22] 中國須適應GDP增速減退“新常態(tài)”
- [10-22] 對GDP增速回落應有定力
- [11-13] 調低GDP增速和改革提速可以并行
- [01-14] 為上海浦東新區(qū)不設GDP增長目標點贊
- [01-16] 新常態(tài)不等于不要GDP增速
- [09-10] 百萬重獎的不是高考狀元是教育GDP
- [01-19] 引領新常態(tài)呼喚“清醒GDP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