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国产一级a毛视频在线观看,精品免费视频,天堂va在线视频

<strike id="zsri4"></strike>

  • <blockquote id="zsri4"></blockquote>
      <code id="zsri4"></code><code id="zsri4"><noframes id="zsri4"></noframes></code>
      
      
    1.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兩種慈善方式的一次撞擊

      2014-07-21 15:53:41?蘇文洋?來源:北京晚報  責任編輯:林雯晶   我來說兩句
      分享到:

      什么是新媒體?僅僅是傳播方式、傳播速度改變就是新媒體?在沒有電以前,人類用甲骨、竹簡、羊皮、絲帛、紙張等傳播工具,后來有了電,才有了電話、電報、電臺、電影、電視……這些傳播工具并沒有取代紙質傳播工具。有了互聯網,帶來傳播工具的一次飛躍,但距離取代紙質媒體、取代其他帶電的媒體,還十分遙遠。因此,我們很多的信息,特別是較為詳實的信息,仍然離不開紙質媒體。

      陳光標到美國紐約做慈善,我看哪家新媒體的報道也不如紙媒體的報道深入。所謂新媒體,搶盡了先機,卻失之膚淺。熱鬧過后,一地雞毛,一地碎片。凡是不能給人啟發(fā),引人思考的新聞報道,無論采用什么樣的新媒體傳播工具,終究只是一碗白開水,白開水一碗。

      上周末,我讀到紙質媒體一篇《陳光標“紐約慈善”記》,報道陳光標在紐約做慈善的種種遭遇。陳光標的慈善方式是喜歡由他發(fā)放現金,他計劃在中央公園大宴1000位窮人并每人發(fā)放300美元現金。此事已在《紐約時報》和《華爾街日報》刊登整版廣告,向美國人廣而告之。但合作方、紐約市救助站并不太配合陳先生發(fā)放現金的善舉。雙方在慈善方式上發(fā)生了一次撞擊,美方大獲勝利,陳先生十分掃興。

      紐約市救助站成立于1872年,是紐約市歷史最悠久的慈善機構之一。該機構致力于為紐約市的無家可歸者提供免費食宿。據紐約市慈善機構“無家可歸者聯盟”估計,每天有幾千人睡在街頭、地鐵和其他公共空間。2013年曾經出現過一晚同時有5.5萬名無家可歸者向政府機構請求提供住宿的情況。無家可歸人口比十年前增長了75%,原因是越來越多的人無法承擔房租。紐約市救助站執(zhí)行主管認為,向流浪者直接捐贈現金不好:“他們很多人有吸毒和酗酒的問題,我們不能保證他們在拿到現金后會很理智地使用?!比辉诰戎敬蚬さ牧骼藵h作為代表,各舉著300美元鈔票上臺與陳光標合影后,手中的美元被救助站收走。救助站宣布陳先生向該組織捐獻9萬美元,用來為500名無家可歸者提供90天的膳食。得知不能領取300美元的一批流浪漢圍住陳先生,大聲質問為何他不信守承諾。陳先生在此前一天,曾在時代廣場隨機向碰到的小販或流浪漢送錢,有位盲人乞丐接了100元,更多的流浪漢第一反應是拔腿就逃。

      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的流浪漢和乞丐喜歡要現金,中國的慈善家如陳光標喜歡發(fā)放現金,而一些組織也熱衷于讓人們捐贈現金。現金直接發(fā)放出去固然省事,但效果如何就不得而知了。現在,我們只能假設中國的流浪漢和乞丐比美國同行更理智地使用現金。否則的話,那就是中國的慈善家或組織捐贈現金者不夠理智地使用現金。倘若我們承認,美國人和中國人在人性上差別不大,那么,我們在慈善救助方面,不妨向紐約救助站學習,更多地提供飲食、居所、衣物和輔導,而不是直接向他們發(fā)放現金。每當我看到北京街頭有乞丐在十字路口穿行于汽車群中要現金,我都擔心他們的安全問題。那些從車窗里撒出來的現金,或多或少是激勵或暗示窮人要錢不要命。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心情版
      相關評論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