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国产一级a毛视频在线观看,精品免费视频,天堂va在线视频

<strike id="zsri4"></strike>

  • <blockquote id="zsri4"></blockquote>
      <code id="zsri4"></code><code id="zsri4"><noframes id="zsri4"></noframes></code>
      
      
    1. 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chuàng) > 正文

      望子成龍很可能只是一種幻覺

      biolaiman.com?2013-08-01 10:33? 馬長軍?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國際上公認‘超常兒童’存在但所占比例極小”、“專家已經明確指出‘超常兒童’是無法用培訓的方式獲得的”、“大多數孩子即使參加了培訓最終無緣被選入‘超常兒童’”……按以上幾條,我們可以輕松推導出“超常兒童”培訓不會有太大的市場。但事實是,這個市場正有越來越火的趨勢。在這場與“神童”有關的競爭中,家長、學校、培訓機構都有一部分抱著很強功利目的。在利益的趨勢下,一項以科學性為前提的選拔被推上了急功近利的道路。(《中國青年報》7月31日)

      如今望子成龍的家長實在太多,甚至走火入魔,很多家長總是能夠把自己的兒女想象成天下獨一無二的神童,至少是非要千方百計把孩子“教育”成“神童”不可,狠不能孩子生下來就是博士后,就是愛因斯坦就是貝多芬就是李白就是比爾·蓋茨。不是“神童”,孩子就已經輸在起跑線了,不是神童也必須成為神童。這也就等于給某些機構提供了一個可以大發(fā)橫財的市場。

      某些家長很有想象力,對自己的想象很有信心,孩子必須是也只能是未來功成名就出人頭地的大人物??粗橎菍W步的小娃娃,就能想象得到娃娃的未來,一些人的想象力“豐富”到孩子娶什么妻嫁什么夫之類的細節(jié)。

      家長們望子成龍也不斷得到某些“精英”人士的鼓勵。有人宣稱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精英領導二十一世紀的中國,“中國少年科學院士”大概也準備扛起未來科學發(fā)展的大旗,還有人發(fā)誓要把剛會讀書算數的小孩子培養(yǎng)成王國維錢鐘書那樣一流的國學大師,乃至曾子一樣的大學者,等等,等等。照這種形勢看來,中國人大可不必為一百多年無緣諾貝爾獎自卑遺憾了,因為再過個三二十年,中國人囊括諾貝爾獎應該是小菜一碟了。“只有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只要你的想象力足夠豐富,管你什么異想天開的愿望都不愁實現。拿孩子當神童,要孩子成精英,比科幻故事還簡單。中國的少年如此前途無量,中國的未來當然光明無限形勢一片大好。沒有人想叫自己的孩子當農民工人服務員之類普通勞動者,好像未來不需要。

      因為望子成龍,那些被父母想象而賦予重大使命的孩子個個都事業(yè)當先重任在肩??墒?,我們也不難發(fā)現,這些準備“成龍”的孩子了無生氣,因為生活在父母的想象里,孩子們似乎不需要自己的想象,除了學習朝象牙塔拼命沖刺,他們也無須考慮任何生活和社會,他們的“思想”就是為享受父母替他們想象的未來幸福而“學習”,胡思亂想是多余的,甚至是危險的。這些孩子的想象力也許被取代了,也許根本就沒有,要么就是從父母那里“遺傳”得來替下一代安排未來的想象力。我們的社會就靠這樣上一代想象下一代周而復始,剝奪了下一代想象力,也就剝奪了下一代的發(fā)展權利,誰還敢指望下一代的幸福超越上一代呢?

      被想象的孩子沒有被想象到責任、道德等方面更是當今一些家長想象力的致命傷,在這種家長的“明”意識里,未來只要有“本事”有權力有錢,一切問題迎刃而解。這種把人孤立化的企圖與現代社會信息化大合作趨勢背道而馳,當然也就培養(yǎng)不出具有進步的民主思想的現代公民,于誰有益?

      即便我們不提公民意識,也不說想象力,單從常識來說,“成龍”的所謂“精英”畢竟是極少數,往往不可復制。偏偏很多家長就是喜歡跟風,考上清華北大的是榜樣,“狀元”當然是楷模,去了哈佛牛津就值得出書來一套經驗介紹,于是群起而效仿。然而,復制樣品的成功率有多高?諸如少年大學生之類的某些“樣品”不是已經成了肥皂泡嗎?

      然而中國人望子成龍的夢依然正酣。連幾個的月的嬰兒都在劫難逃,做中國家長的孩子是不是有點太累?

      • 責任編輯: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