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已經深度融入網民的生活。 如果要列舉幾種時下最火的互聯網應用,那么,短視頻必在其中。短視頻市場的用戶流量與廣告價值近年來持續(xù)爆發(fā),短視頻產業(yè)發(fā)展空前繁榮。隨著5G時代的到來,短視頻又將迎來新的發(fā)展機遇。然而,其中的有些問題也不容忽視?! ?/p> 紅火之下有隱憂 睡前刷一刷短視頻,休閑時刻拍一拍短視頻,如今,短視頻已經深度融入網民的生活中。“我喜歡看短視頻中的風景,令人心馳神往。旅游之前,我會在短視頻中找找目的地?!薄岸桃曨lAPP(應用程序)中不僅有搞笑的段子,也有一些輕知識,比如,我常關注一個天文號,從中可以了解很多平時疑惑的小知識點?!?/p> 盡管每個人接觸短視頻的緣由可能不一致,但毫無疑問的是,短視頻近年來發(fā)展迅猛。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3次《中國互聯網絡發(fā)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8年12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guī)模達6.48億,這一數字是全中國手機網民的近80%。值得注意的是,短視頻用戶的使用率為78.2%,這一頻率僅次于即時通信、搜索引擎和網絡新聞,位居各類互聯網應用使用率的前列。 在如此龐大的市場和活躍的用戶群體影響之下,眾多互聯網企業(yè)紛紛開始布局短視頻,市場成熟度逐漸提高,內容生產的專業(yè)度與垂直度不斷加深,優(yōu)質內容成為各短視頻平臺的核心競爭力。 然而,短視頻在飛速發(fā)展的同時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其中,侵權問題成為阻礙短視頻進一步發(fā)展的障礙之一。在自媒體工具發(fā)達的當下,人人都可以發(fā)聲,但由于時間精力、技巧等因素的影響,并非所有人都具備制作優(yōu)質短視頻內容的條件。因此,有的人便動起了抄襲的念頭。視頻再短,也屬于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這種短視頻領域中的“拿來主義”,著實給短視頻行業(yè)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平臺扮演多重角色 在短視頻侵權過程中,有兩個主體與之息息相關。傳播侵權短視頻的用戶本身負有責任,但是,目前討論更為熱烈的是,作為短視頻呈現載體的平臺是否也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在回答這樣一個討論之前,首先要明確的是,短視頻平臺究竟在短視頻發(fā)展中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 顯然,從目前市面上的主要短視頻平臺來看,這個角色并非是單一的。如果只是從表面上看,平臺是用戶上傳視頻的載體,但如果細細觀察和思考,平臺的作用遠不止于此。記者發(fā)現,在一些短視頻的界面會有“危險動作請勿模仿”等提示,這種說明雖然跟短視頻侵權并非直接相關。但是,其背后說明了一點,平臺在短視頻推送階段也有審核機制。 此外,很多短視頻平臺也都有投訴、舉報等單元設置,事后對相關違規(guī)的視頻進行處理和追責。除了審核和管控,平臺很多時候也會自行上傳視頻或者推出相應的話題,主動引領用戶拍攝相應的短視頻,從這個角度上看,平臺又是短視頻制作的策劃者。因此,有觀點認為,面對侵權亂象,短視頻平臺不能袖手旁觀,更不能簡單地“甩鍋”。 努力破解侵權問題 與文字、圖片相比,短視頻的侵權更不容易被發(fā)現,但這并不意味著,在短視頻侵權面前,人們只能“坐以待斃”。破解短視頻侵權問題,短視頻平臺的努力不可替代。短視頻平臺應當對多次上傳侵權內容的用戶采取警告、暫停服務甚至永久封號的措施。記者發(fā)現,目前已經有某短視頻平臺成立了自律委員會,發(fā)動網友的力量提升內容質量。除此之外,在必要時,各大短視頻平臺之間也應該有共同打擊短視頻侵權的合作聯盟。 當然,最有力的手段當屬法律手段。今年1月9日,中國網絡視聽節(jié)目服務協會發(fā)布《網絡短視頻平臺管理規(guī)范》和《網絡短視頻內容審核標準細則》,針對短視頻平臺長期存在的一些問題和缺陷,對短視頻內容管理做了規(guī)范。 同濟大學上海國際知識產權學院教授劉曉海指出,明確短視頻應用平臺的責任,規(guī)范其行為,是制止短視頻侵權行為的關鍵,“建議盡快修改《著作權法》,完善短視頻平臺的責任義務,要求其采取與之實力相匹配的防侵權措施,最大限度地維護網絡市場秩序,減少侵權現象的發(fā)生?!眲院Uf。 有業(yè)內人士建議,目前短視頻版權侵權問題頻發(fā),執(zhí)法難度大,應建立各相關部門之間的協同體系。同時,短視頻平臺還要盡快建立全國統一快速授權系統、原創(chuàng)視頻維權系統等,方便提供更加精準的權屬證明等投訴材料。如今,微信公眾平臺、今日頭條等平臺通過與其他平臺的合作,很大程度上遏制了文字侵權現象。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短視頻侵權維權的問題也會擁有新的解決方案。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